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英文名和我

移居加拿大十多年來,記得住我英文名的朋友比知道我中文名的多;因為,我的英文名字比較紅。

能替自己挑到這麼個名字,可謂人生一大樂事。話說,很久很久以前,在台灣,我第一次上洋老師的英文課,第一堂課時老師要同學自己取洋名,英文很破的我當場嚇得只有低頭猛想草稿,隨著耳際不斷被選走的葛麗絲、茱蒂、潔西卡、瑪格莉特等等名單,我越來越著急,頭越沉越低,等輪到我時,我早已無計可施,眾目睽睽下,只覺得時鐘滴答聲一直擴大,彷彿催人上斷頭台;在這萬箭穿心之時,很幸運地,我瞥見了課本上的一個字:Barbara。從此,這個名字如影隨形。

照理說,出現在會話課本的名字應該很通俗才對。可是,也許 Barbara 和“爸爸啦”發音相近,華人取這名字的不多,所以,初聽到的人通常表情怪異,好像是我故意要佔別人便宜,害得我每次都要從頭說明原由,然後,趁大家還面帶笑容時,再補充說明:「其實…叫我“媽媽啦”也沒關係啦…」

聯想力豐富的人還有其他反應,會脫口而出:「嗯…才女喔,芭芭拉史翠珊!」接著,朝我全身上下一陣目測,想拼湊些微可以附會的端倪,似乎長手長臉長鼻的芭芭拉史翠珊應該和我這個芭芭拉有關。美國老布希當總統時,夫人芭芭拉經常隨之上媒體,她那慈眉善目的阿嬤形象,也是人家認為芭芭拉我應有的氣質。另外有一種人聯想力也不同凡響,他們聽到或呼喚我的英文名字時,腦海可能會同時出現“Barbara” 牌的女性內衣廣告畫面,所以總是一副想笑又不便笑的曖昧。


幸好,Barbara 這名字仍然有人欣賞,比如,剛吃飽飯的人就覺得 “飽飽啦”(台語)很實用。


(2007/9/12 世界日報家園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