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

《美國》隨郝思嘉的腳步系列 2 (「飄」的出生地 )

亞特蘭大﹝Atlanta﹞是美國東南工商要站、喬治亞州首府, 也 是一九九六年夏季奧運會所在地。但,對暢銷小說「飄」(Gone With The Wind)迷而言,最重要的是──它──「飄」的背景城市。

1926 年至 1929 年間,作者密契爾女士定居在目前桃樹街 990 號的「瑪格麗特‧密契爾故居」(Margaret Mitchell House),並在那兒完成大部分「飄」 的手稿。我初見這棟三層樓都鐸式公寓建築時,閃過的念頭是:這是白蝶姑媽的家!可是再度看電影後,發現其外型與電影有些差距,也沒有白蝶家花木扶疏、親朋比鄰的溫馨感。而且,事實上,現在孤立小丘的「故居」根本不是原物。原建築因年久失修幾成鬼屋,1994 年管理委員會拆除鄰近所有房舍,在原址重建「故居」,惜未久即遭焚毀。1996 年再重建,也遭回祿。目前的「故居」是奧運前趕出來的。為防意外,現在警局就設在旁邊。進館後,遊客必須隨解說員行動,不能自行逗留或任意發思古幽情。

密契爾童年時曾墜馬受過傷,結婚後不久舊疾復發, 引起風濕不良於行,只好每日在家臥床閱讀,打發時間。後來,其夫鼓勵她發揮婚前當記者時的潛力,嘗試寫書自娛。於是她就隨性將童年時從南軍老兵、祖母等浸浴過南北戰爭的長輩口中聽來的往事,加上本身和親朋好友的經歷為藍本,創造出日後連作者都沒預期到的傑作。由於「飄」取材自身邊人物,而且密契爾很重視隱私權,所以整個寫作過程可說是神秘兮兮,只有其夫知道。

因此,站在「故居」客廳,您可以看到一條大浴巾搭在打字機前的椅背上,隨時拿來蓋住打字機,以防突然造訪的朋友瞧見草稿,產生不必要的枝節。當年這公寓共住十戶人家,密契爾租處不大,只有二房二廳及廚房浴廁。加上他們夫婦不善管理家務,密契爾寫好的稿子通常依章節放入大信封,然後往床下、碗櫥等有空位的地方亂塞。因此,他們暱稱這居所叫「垃圾堆」。為了避免死後仍受盛名之累不得安寧,1949 年密契爾臨終前遺言要求毀掉大部分生前物品(包括童年故居、「飄」原稿等等)。所以,事實上能找得到的遺物不多且分散各地。可是參觀這「故 居」時,仍可感受到小小空間內充滿東西,的確離「垃圾堆」不遠。

「故居」除了開放一樓密契爾居所外,也開放一些房間陳設各國「亂世佳人」(「飄」的電影版名稱)電影海報、各種不同文字版本的「飄」、二次大戰期間作者為紅十字會當義工及籌款的衣物和照片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飄」中真有其人的「媚蘭」照片-作者表姨婆,此人個性真如書中人物溫柔婉約、臨危不亂, 而且名字真正叫做「Melanie」!不同的是當年法律不准三親等結婚,這表姨婆無法與相戀的表哥成婚,後來當修女去了(書中媚蘭與表哥希禮是夫婦)。有趣的是,這真人「媚蘭」在照片中已八十好幾,而陳列其旁的表哥照片著南軍服飾,英姿煥發似僅二十出頭。

「故居」收費入口處在旁邊的訪客中心,裡面隨時放映密契爾紀錄片,及陳列同 時期名作家(如:「大亨小傳」作者費茲傑羅)生活照片。每年聖誕期間,「故居」通常有燭光導覽活動;冷冽晚風裡,閃動的蠟燭由入口處一路延伸至佈滿聖誕裝飾的「故居」內,浪漫中夾著幾分鬼魅,大概只有不遠千里、跋山涉水而來的「飄」迷才會買票進場,去「享受」 那種與古人同在的氛圍。

踏足「飄」出生地,有如尋夢。和老友聊起,竟是懷舊綿延,時光倒轉,話題一發不可收拾。旅遊之樂豈僅迷人而已,您說是嗎?

(原載1999、1、8世界日報家園版 "飄迷遊亞城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