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

《加拿大》葛勞士山

(Grouse Mountain, North Vancouver, BC, Canada)

葛勞士山,1231 公尺高,屬於海岸山脈,1894 年由一位捕獲了一隻藍色松雞 (Grouse) 的登山者命名。這座位於北溫的高山就像一個巨大的指北針,無論白天或晚上在溫哥華市區任何角落,抬頭就能看到它明顯的長方形滑雪場佇立北方。

開車由溫哥華市區 Georgia 街往北,穿過史丹利公園,過獅門橋 (Lions' Gate Bridge ),下橋後為北溫哥華的 Marine Drive,再左轉沿 Capilano Rd.直走,前行 5 公里,即可抵達葛勞士山停車場。公車族可在鬧區蓋斯鎮 (Gastown) 附近的 Waterfront Station 搭乘前往北溫的渡輪 (Sea Bus),至對岸的 Lonsdale Quay,出了渡輪口為公車站,轉搭 236 號公車即可上山,渡輪和公車有轉乘系統,一票到底。
抵達葛勞士山停車場後,可搭乘空中纜車 (Skyride) 登峰。1966 年建成的葛勞士山空中纜車為北美最大的空中纜車系統,每部纜車載客量 100 人,由海拔 300 公尺升高到 1128 公尺,全程 1.6 公里只需 8 分鐘。開放時間早上 9 點至晚上 10 點每,15 分鐘一班。行進中的纜車一路越過滿山道格拉斯冷杉,整個大溫哥華地區、太平洋、海灣群島、海岸山脈群峰,乃至腳下的 卡皮蘭諾湖 (Capilano Lake;由克里夫蘭水壩集水而成)都一覽無遺。葛勞士山是鳥瞰溫哥華的最佳位置。

纜車終點的迎賓大廳裡,佇立著兩根巨大的原木樑柱,上刻葛勞士山先民的伐木史蹟。大廳有個號稱全加拿大最大螢幕的 空中劇院 (Theatre In The Sky),放映影片「生來飛翔」(Born To Fly),全長 30 分鐘,透過一隻老鷹的眼光,帶領觀眾飛越卑詩省美麗的湖光山色。大廳外的草坪為露天劇場,夏天有 Logger Sports Show 伐木及其他競技的表演,約1小時一場,每場秀約 30 分鐘。分佈在公園步道旁的巨形木雕,都是葛勞士山上一整株自然倒地的杉木雕刻而成,主題多為人物、動物,有黑熊、印第安人、當地伐木工人、登山客等。由此往公園山徑而上,是頗受歡迎的健行步道,步道通達到山頂滑雪場的纜車站,有 雙人滑雪登頂纜椅 (Peak Chair Ride) 供滑雪者使用,開放時間早上 11 點至晚上 7 點。
冬季,葛勞士山是距離溫哥華市區最近的滑雪勝地,也是大溫地區唯一可以人工造雪的滑雪場,吸引很多人前來滑雪,或穿雪鞋在山頂越野行走。滑雪場並提供滑雪教學課程及所有器材的租借服務,非常方便。

2.9 公里長,但卻要升高 853 公尺的葛勞士盤山梯 (Grouse Grind) 山徑是夏季熱門的健行登山路線,從山下的停車場沿著 Grouse Grind 爬上山頂,約需 1.5 個小時,山路比較陡直,對初次健行者是很大的挑戰。

山頂還有搭乘直升飛機遊覽群峰的活動。也可以經過短暫培訓後,由教練陪同,乘著飛行傘,從山頂盤旋而下。其他活動尚有野外求生訓練,參觀山頂小屋等等。

葛勞士山確實是個四季皆宜的好去處。

(發表於2008-7-4 世界日報『自然人文巡禮』專欄)

2008年7月17日 星期四

《加拿大》「卡布蘭諾吊橋」園區

(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 North Vancouver, BC, Canada)

「卡布蘭諾吊橋」 園區佔地 11公頃 (27 英畝),位於北溫哥華市。是大溫哥華地區最古老的觀光點,自1934 年第四任園主 Mac MacEachranthe 以 “世界第八奇景” 招徠遊客至今,每年有 75 萬人前來。2006 年新建「樹梢漫步」(Treetops Adventure)後,魅力 又添一樁,更加迷人。

1888 年蘇格蘭裔的 George Grant Mackay 來到剛起步的溫哥華,擔任公園局局長,負責史丹利公園等地的建設工程,他自己並買下卡布蘭諾河 (Capilano River) 兩岸六千英畝森林地,同時在峽谷的懸崖上建了一間木屋居住。1889 年,George Grant Mackay 請 Squamish 原住民朋友 August Jack 和 Willie Khahtsahlano 以及馬隊幫助,用喬柏木板和大麻繩,艱辛地在卡布蘭諾峽谷 (Capilano Canyon) 上完成了一條簡陋的吊橋。當風吹過河谷時,橋會產生有如笑聲的噪音,因此原住民稱它為“笑橋”。在交通不便的當時,必須辛苦跋涉長路才能到達吊橋和木屋,所以,許多喜歡來 George Grant Mackay 家探險的朋友,被封了個綽號“卡布蘭諾流浪漢”(Capilano Tramps)。


George Grant Mackay 去世後,吊橋經過 1903 年和 1914 兩次改建,才有水泥、鐵索吊橋的雛形。直到 1956 年,Rae Mitchell 只花五天時間,使用了鋼索纜繩,並在橋兩端各用十三公噸混凝土穩固,建造成現在全長 137 公尺,離河面 70 公尺,號稱為世界最長最高的步行天橋。眾多觀光客慕名而來,橫越晃動的吊橋,凌空俯視橋下深峻的河谷美景,接受勇氣的試煉。

吊橋引領遊客走向“長青綠林” (The Living Forest) 和靜謐的步道。沿途有生動圖文和實物說明,讓人可以深入淺出辨識植物、窺探土裡和水塘中生物的活動、瞭解倒地樹木的世界。遊客能在享受芬多精洗禮的同時,充分得到西岸雨林生態的有關知識,揭開了這片茂林的神祕面紗。
獲 TIAC National Adwards for Tourism Excellence 獎項肯定的最新景點:
「樹梢漫步」是北美第一座樹橋。由七段吊橋連結,穿過綠林直上 30 公尺高的樹梢,遊客可以像松鼠般從某棵高大的道格拉斯冷杉 (Douglas Fir) 上端輕鬆走到另一棵樹頂,漫步進森林的最深處,俯瞰腳下的蓊鬱樹林和壯觀峽谷,既刺激又享受。
靠近進口處的美麗花園,種植著 Edward Mahon (第三任園主,他是北溫哥華市的奠基者)於 1910 年進口的東方品種杜鵑花。花園周圍有 1930 年代佇立至今的圖騰公園 (Totem Park) 。當時的園主 Mac MacEachran 邀請本地原住民遵照傳統做法,雕刻他們的圖騰柱。這些柱子雖已歷經數十年,但造型、色彩仍完整鮮豔如昔。2000 年時園方新添一根彎木作成的盒子狀“千禧祈願柱”( The Millennium Wish Pole) 應景。

園內還有原住民文化中心(Kia'palano;First Nations' Cultural Center)展出原住民充滿神話色彩的織品、珠串和雕刻;故事中心(Story Centre) 裡以真人大小的照片、古董、手工藝佈置,處處迴蕩著大自然的音律、跨越時空的記憶,以及四季不同的現場娛樂表演。此外,餐廳的加拿大美食,和建於 1911 年的T rading Post 禮品店內的商品(北美印地安色彩的藝術雕刻品和皮毛、玻璃、加拿大玉等等)也風格特出,絕不能錯過。

「卡布蘭諾吊橋」園區地址:3735 Capilano Road, North Vancouver;由溫哥華市中心開車經獅門橋 (Lions Gate Bridge ) 往北走 Capilano Road 約十分鐘可以到達,或乘Seabus 到北溫 Lonsdale Quay,再轉 236 號公車或免費接駁車 (6/1 ~ 9/1上午 10 時 ~ 下午4時)。詳情請上網http://www.capbridge.com/ 或電話查詢:(604)985-7474。

(2008-7-18 世界日報『自然人文巡禮』專欄)

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

《埃及》入埃及記 (四)

回程經梅姆農巨像﹝右圖﹞,是兩座幾乎完全相同而面目龜裂的巨大石雕。「梅姆農」是希臘羅馬神話中黎明女神奧蘿娜與特勞伊 (Troy) 國王子的兒子。當特勞伊戰爭﹝木馬屠城記﹞興起時,梅姆農親率大軍援助特勞伊,結果被敵人殺死,他母親奧蘿娜看到這情形,連忙請風神把兒子捲到黑海附近。當晚奧蘿娜就到那兒哀悼亡兒。後來,伊索匹亞人替他安葬。現在尼羅河畔的「梅姆農巨像」據稱有一座就是梅姆農,傳說此像每到夜晚會發出哀嚎,更增加死亡城神秘之感。這對巨像為十八王朝哈蒙何帖普三世葬祭壇前端部分,如今祭壇及陵寢已失去蹤影,只留下端坐巨像二座。

過河回生命之城參觀世界最大神殿──卡納克神殿﹝左圖﹞。此殿佔地六十餘英畝,供奉戰神(或太陽神)阿冕,前後共有二進塔門,二十餘大小神殿,殿門外臥獅成林,有許多祭壇,殿內有八萬餘尊石雕,殿柱擎天有圓有方雕滿圖案,最有名的是亞力山大帝奉祭圖。另一相距不遠的魯克索殿原為卡納克神殿之一部分,現已因市區擴展而截斷,但仍有一人面獅身像夾道的小路相通。

魯克索神殿是拉姆斯二亞為紀念哈蒙何帖普三世而建,亦供奉阿冕神。正面入口處有數尊拉姆斯二世像,旁邊兩根尖碑只剩一根(右圖),另一根現正立在巴黎協和廣場中央(左圖),顏色 淡褐相當漂亮。那根流落異國的方尖碑是一八三六年穆罕默德‧阿里王贈送法王,以交換目前裝在開羅穆罕默德‧阿里寺鐘塔上的大鐘,據說鐘早已損壞停擺。

魯克索神殿東北角有個阿拉伯情趣的市場,工藝品、銅器、陶土首飾、駱駝骨製品、香料、蔬菜(甜菜、茄子、花生等)、水果(無花果、小檸檬等)充斥街頭;也有紙草畫,可惜多為粗品;馬糞、駱駝糞、驢糞處處都是;蒼蠅黑壓壓一大片停在啼哭的嬰兒臉上;小販看到黃種人就熱情洋溢地大叫:「Japanese!Japanese!」(日本人!日本人!)。一個八、九歲蠻可愛的小孩過來搭訕,我也毫無戒心地與之建立國民外交,只是他那捲小舌頭說話的阿拉伯腔和我有限的英語溝通頗費工夫,走了很長一段路,我終於恍然大悟,他有興趣的可不是童話,而是我脖子上的掛錶,真是非常掃興,只好託辭拒絕。這小朋友居然仍不死心地追問到底,看能不能纏出金筆或打火機來,弄得我趕緊找方向逃回旅館。

預定晚上九點搭埃航國內班機回開羅,在機坪候機時發現飛機又誤點。正百般無聊與人窮嗑牙,一個手提大水壺(在埃及到處都有這種駱駝型遊客)的以色列人過來:「哈囉!」一聲,說昨天在金字塔遇過我們這群人,還曾和我室友談及到台灣旅行的經驗哩。室友「啊!」地一聲想起來了,只怪洋人長相都差不多,何況誰又會記住偶然交會的時刻呢?仰望夜空,星光燦爛,一種天涯若比鄰的感動在愉快交談中蕩漾。臨上機時,室友和我忽然異口同聲地向那位朋友高唱:「Shalom!My friend.」(祝福你!朋友。)──腦中唯一存在的以色列民謠。他高興之餘折返身,在我們兩人頰上嘖嘖有聲地親一下揮手走了,這種交會時互放的光茫誰又忘得了呢?旅行真是很可愛!

經一小時飛行之後,回到開羅旅舍。旅舍附設的夜總會鑼鼓喧天,好戲正巧上台──阿拉伯民俗肚皮舞﹝左圖﹞,著金色薄紗中空舞衣的女孃赤著腳,隨著音樂抖動腹部肌肉,時而輕移蓮步,時而滿場飛奔。我不懂其中藝術含意,更不解何以保守的回教國度裡會有這種令東方遊客感到不自在的傳統舞蹈?據說最好的表演每晚十一時以後在吉沙金字塔附近大帳篷內舉行,也許效果會好些。

第三天只有半天時間參觀開羅舊城廓。走馬燈似的繞一圈,但覺民屋低矮甚至無頂,導遊說詞不一,有說原為古市場廢墟,有說是古墳場,只能姑且信之──倒是低矮房舍襯得清真寺更壯觀。最大穆罕默德‧阿里寺矗立於市區東南姆卡達姆山岩頂端,山下圓頂尖塔清真寺真的多如星星,都年代久遠頗具規模。哈薩寺更是早在西元前一三五六年就建好了,真是老得可以,卻一點也沒有頹敗跡象。往機場途中經過當年沙達特總統被刺身亡的閱兵台,如今物在人亡,沙達特就在閱兵台前隔馬路對面的鏤空金黃金字塔形大紀念碑﹝右圖﹞下長眠,令世人同聲嘆息。

坐在準時起飛的奧林匹克班機上,望著沙漠中尼羅河閃閃發光,不禁有些傷感,難道埃及只沉迷於祖宗餘蔭無力奮起?或許這只是我不成熟的偏見罷了!
﹝完結篇﹞

(全文原載 1984-6 旅遊觀光畫刊雜誌)

《埃及》入埃及記 (三)

傍晚至開羅火車站候車準備到魯克索 (Luxor),幾位老上海看見車站及四周街景,竟跌入回憶,大談昔日上海英租界景象,因為此地英式建築與數十年前的上海幾無二致。火車站人聲嘈雜,婦女頭頂巨甕或籃子來來往往;許多人席地而坐望著遊客,黑、素色長袍與花花綠綠的觀光客成明顯對比。東邊進口處有虔誠回教徒就地脫鞋朝麥加方向膜拜,靜靜來,悄悄去,互不干擾。初睹此景,我們都興沖沖地看個夠,後來才明白「百萬尖塔」城仍無法同時容納所有信徒,所以,有人索性就地挑個地方作他每日五次的膜拜;不過,這些似乎都是男人的專利,現代埃及婦女雖可到特定清真寺膜拜也不再蒙面紗,卻仍看不到當街五體投地的女士。

魯克索在開羅南方七二六公里處,是另一古王都底比斯(建於西元前一五七O年)的一部份。我們搭法國人經營的豪華臥車沿尼羅河南下,夕陽餘暉中,一望無際的棗椰林、棉花田、玉米田、小麥田、小米田逐漸隱去,只剩下低矮石砌農舍偶爾透出微光。十一個小時後直達目的地﹝右圖﹞,晨曦裡乾爽微風徐徐,竟覺涼意,與日正當中的高溫大不相同。我們的旅舍在非洲最長河流──尼羅河東岸,河水緩緩流經門前,輕訴亙古榮耀,岸邊鳳凰木、非洲紫葳開得花枝亂顛,馬車噠噠攬客,四周一片祥和。

尼羅河看來比淡水河寬不了多少,卻是埃及人命脈所繫,每年定期氾濫滋潤了沿岸沙漠,也帶來利於耕作的沃土,因此,可預為控制的洪荒反而成為埃及人的福氣。有種雙層觀光渡輪往來於阿斯旺與尼羅河出海口間,乘客可於一週內瀏覽所有埃及精華,可惜我們時間不夠,只能搭渡輪到對岸帝王谷去。尼羅河流經魯克索市區,東岸係古都政經所在稱生命之城,西岸為帝王埋骨處稱死亡城,一邊綠樹成蔭,一邊沙漠滾滾。

帝王谷﹝左圖﹞位於西岸大岩石山背面,據說早期法老王建陵寢時總把祭壇蓋在金字塔入口處,無形中形成了盜墓者指標,落得陪葬物和木乃伊被剽竊一空,死者不得安寧。所以後世法老王想出妙計,以為只要祭壇遠離陵墓騙開盜墓者,然後在岩石山打條既深且長有若迷宮的隧道,將木乃伊及陪葬物安放內部,最後再把所有通道不露痕跡地封死,就可高枕無憂。但是,事與願違,往帝王谷途中有個叫克魯納村的小聚落,事實上就是盜墓者聚集居住所在,居民代代以盜墓為生,幾乎把所有祖先都賣光了。許多考古學家為求捷徑總設法和這些熟門熟路的居民攀交情,甚至乾脆住進此地,您知道!這裡可是個撒哈拉沙漠邊緣的不毛之地,沒有現代設備,水源遙遠,火傘高張,除了陵墓外什麼也沒有,實在佩服專家們有勇氣!

車子在山谷蜿蜒前進,路旁指標畫得像眼鏡蛇,導遊說眼鏡蛇代表上埃及(尼羅河下游三角洲附近為下埃及,尼羅河上游谷地則為上埃及),當年造路時即意取吉祥,希望通往陵寢的蛇形路面可保護法老王不受干擾,真是設想週到。直至目前,帝王谷中共發現十八王朝到二十王朝六十四位法老陵寢。其中以圖騰卡門陵寢保存最完整,主要因為此墓最小而隱秘未為盜墓者發現,所以我們才能得幸入內參觀﹝右圖﹞,但相機不得攜入。

這位十八歲年輕法老木乃伊和三層人形棺仍存墓中原處,外層石棺上蓋一層現代透明防彈玻璃,遊客僅能從十公尺外欄杆處觀看。有名的圖騰卡門金面具帶著微笑相當英俊,整個面具由純金、寶石和玻璃鑲鑄,色彩鮮豔奪人,頭包以金、藍兩色橫紋相間的法老專用髮巾,前額飾著代表上、下埃及統一的眼鏡蛇和老鷹(上下埃及另有一種標誌──蓮花及紙草),下巴裝假鬚,故作威武狀。人形棺雕刻各種保護神圖案, 雙手交叉持著代表統治埃及的王笏(牧童用曲杖──上埃及,打榖具──下埃及);墓中四壁及天花板浮雕精美華麗,陪葬物現存埃及博物館二樓(如前述)。其他法老陵寢都被劫掠一空,幾無遺世之物,比較幸運者也大多成為異鄉大博物館內展覽品。觸目所及只剩難以搬走的壁雕,這種壁雕由各色礦石磨粉描繪,雖經五、六千年風霜仍清晰濃艷,全為讚揚死者生前事蹟及引導靈魂、諸神保佑死者的圖案。

哈特薛普斯女王陵在岩石山前部斷崖,外形與眾不同,由上下兩層廊柱排列而成。據稱氣象萬千為死亡城諸陵之佼佼者,然而行程匆匆無緣一睹其盛,非常可惜。另一位赫赫有名「埃及豔后」扥勒密女王克麗奧帕特拉與羅馬執政間的愛情故事,發生在北部尼羅河三角洲瀕地中海濱之亞力山卓港,也未睹其詳,徒嘆奈何!

(全文原載 1984-6 旅遊觀光畫刊雜誌)

《埃及》入埃及記 (二)

當天中午到埃式露天餐廳進餐,沙漠艷陽從木麻黃細葉縫篩下來,樹影斑駁;一隻驢子打扮得花枝招展,陪著愁眉苦臉的主人靜候遊客青睞;馬格麗特花、星辰花開得花團錦簇蔚為花海;燒烤羊肉的香味四處流竄。

這是個很有情調的地方,可是面前埃及佳餚竟少有人下「叉」──作家三毛女士情有獨鍾的地中海橄欖與台灣常見的錫蘭橄欖味道迴異,酸中帶點說不上的怪味,深紫色顆粒只有一半大;葡萄葉包飯摺成小方塊蒸得爛黃,酸溜溜地;麵包不經發酵,有點像沒油的煎餅帶著勒性;醃甜菜看來像紫蘿蔔,味道還好;各種肉類燒串是唯一合國人口味的名菜,和野餐烤肉差不多。 一頓大餐吃得團員鄉愁迭起,哀聲嘆氣。此時,角落邊一桌進餐的家人吸引了我的眼光,一瞥之下,頓時目瞪口呆,終於相信真有「驚為天人」這回事,那位帶著三個小孩的少婦﹝右圖﹞ 簡直是由拉斐爾畫中下凡的聖母,實在美得出奇,一件埃及常見的曳地寬袍和雪白頭巾竟將她烘托得有若天仙。當她們準備離去時,我突然身不由己地跑過去,結結巴巴請求合照留念,沒想到這一舉動惹得其他團員紛起傚尤,圍住她大搶鏡頭。我只好一再向她那位被冷落的丈夫道歉,但願不致過份打擾他們。

這位少婦和小孩是我僅見膚色雪白的埃及人(我曾請教她的國籍,絕非他國觀光客),現代埃及人歷經西克索、亞述、波斯、希臘、羅馬、馬其頓、阿拉伯、鄂圖曼土耳其和英國統治之後,大部分是說阿拉伯語的混血種,加上陽光炙晒,皮膚多為赤褐色。因此,依我推測,那位少婦可能是養尊處優的豪門貴婦,膚色才會如此白皙。

世界七大古代奇景僅存著──金字塔,是埃及象徵。圖片常見的吉沙 (Gisa)三大金字塔位於開羅西南方尼羅河盡頭沙漠處,最大的古夫塔佔地十三公畝,塔高二六O公尺,塔底每邊長二三O公尺,三角面斜度五十一度,底邊正對東南西北四方,由二三O萬花崗岩堆成,表層為石灰岩。

多虧埃及沒有強烈地震,使五千年後的我得以進入參觀,古夫王木乃伊原置於整座塔的中心﹝左圖﹞。所以,當我們沿著昔日盜墓者所挖掘只容兩人錯肩的狹窄坡道前進爬升時,只覺擁擠昏暗,沒有空調設備的洞內又乾又熱,像發燒似的不舒服,據說溫度在四十度以上,導遊事先強調有心臟病、高血壓或體力欠佳者千萬別冒險進入的叮嚀可不是噱頭。 走走停停(遊客多如西門町) 約二十分鐘後終於到達目的地,在萬頭攢動閃光燈此起彼落的縫隙裡,我看見一個長方形石棺,裡面空空如也。古夫王木乃伊和陪葬物不知已流落何方,壁上歌功頌德的浮雕也蕩然無存,看到的東西除了石塊外還是石塊。坡道兩邊各有一個欄柵圍住的通道,據說是靈魂的出入孔。

塔內人氣沸騰、空氣污濁,為免昏倒趕緊調頭落荒而逃。 回到洞口時﹝右圖﹞,一個老練混混盯住我們的隨團領隊說:「I'm the inside guide.」(我是塔內導遊),領隊不吭一聲向我借十塊埃及磅(約合台幣五百元)消災,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說的也是,那混混真是英雄識英雄,他就不會盯上其他不懂行規的人。

眾所皆知的人面獅身像在第二大金字塔──卡夫勒 (Chephren)王前方。完全按卡夫勒王面貌雕刻,獅身為切割岩石堆成,整座長度八十公尺,高廿二公尺。 人面代表智慧,獅身代表勇猛,可說是古埃及人對人類的期望。拿破崙初抵此地時曾興奮地說:「士兵們!四千年悠久歷史正瞪眼瞧著你們啊!」,可惜如今人面獅身像的凹鼻卻是拿氏部屬的傑作。人面獅身像後方卡夫勒塔,位於三大塔中間,塔頂表岩採自卡夫勒王故
鄉,明顯地與眾不同有點像戴帽子。如果您遊覽人面獅身像時正好是上午的話,那麼,埃及燦爛的陽光必能幫您攝到許多美好畫面,背後的金字塔群可以很成功地托出人面獅身像﹝左圖﹞,使人面獅身像成為沙漠中的焦點。下午陽光西移,留影效果是否良好就全靠攝影技巧了。 第三大塔曼卡里金字塔與上述二座大金字塔並列,週遭還有許多后妃小金字塔。

在無垠的金黃沙漠、萬里無雲的蔚藍晴空襯托下,這些金字塔群更見巨碩雄偉。駝鈴響處有成群專與遊客合照著埃及寬袍的男模特兒,領隊再三告誡坐在駱駝拍照的團員別讓駱駝走動,因為它的主人可能是天方夜譚中的大盜,說不定會在無人大沙漠裡下手搶劫。

(全文原載 1984-6 旅遊觀光畫刊雜誌)

《埃及》入埃及記 (一)

有機會到埃及完全拜旅行社招徠術之賜,如果不是有這個特別誘人的目標,我簡直無法從成堆各出奇招的歐遊廣告中作出最後取捨,幸好「埃及」助我一臂之力,於是不再因旅程未盡滿意而舉棋難下,馬上趕辦手續報名參加。大事既定,胸無牽掛,不禁心神搖蕩,魂飛千里外:金字塔燦燦發光、人面獅身像向我招手、木乃伊在微笑,遙遠的神秘古國多令人嚮往啊!實在想不透當年希伯來人受法老王多少虐待,以致耶和華必須遣摩西帶著祂的子民出埃及,幾千年後的我可要入埃及咧!嘿!嘿。

1983 年 5 月 20 日凌晨,埃及航空公司班機摸黑抵達開羅 (Cairo) 時,我們一行 53 人已離開台北 43 小時之久,開羅時間慢台北六小時,實際飛行時間約 15 個鐘頭,其間曾因埃航誤點 22小時,使我有幸小遊轉機站曼谷市區,大啖熱帶水果;但行程因而緊縮,必須加快腳步才能把原定四天的觀光節目在三天內完成。

尼羅河 (Nile) 將開羅分成新舊兩區,新市區高樓櫛比,街道寬闊繁華興盛;舊市區街道曲折迂迴,清真寺的尖塔此起彼落,數目多至使開羅贏得「百萬尖塔城市」之稱。那種洋蔥型圓頂尖塔清真寺頗似台北新生南路清真寺,只是規模大很多且多為岩石建築。開羅市內處處可見總統穆巴拉克的肖像,滿街日本產品和廣告(從養樂多到四處跑的豐田小汽車),所有建築都蒙一層沙般的灰黃黃。

首先參觀埃及博物館(左圖)。埃及博物館是兩層土黃石塊歐式建築,一樓展示品多為石棺及石雕,二樓則是陵墓中掘出的古物,以一九二二年發現的圖騰卡門 (Tutenkhamon) 法老王陪葬物為主,從金製家俱至黃金棺槨一切生前死後必備物品都鉅細靡遺雕鑿細膩極盡哀榮,還有一間另外收費的木乃伊室,我們沒參觀。

許多朋友知道我去過埃及後,都想瞭解木乃伊是何模樣。
事實上,我在埃及根本沒看到木乃伊(右圖), 倒是後來在大英博物館看見滿滿一大間,大飽眼「福」到直想翻胃為止,所以還是可以蓋一蓋:埃及人相信生命可延續至來世,只要肉體完善保存,靈魂即得永生。為了防止腐爛,把體內腦髓、內臟取出分存四甕,遺體則用鹽水和香料處理,再用亞麻布纏繞包裹,做成木乃伊保存於棺槨中。也許五、六千年前的古埃及人真正絕頂聰明,也許埃及的沙漠特別乾燥,無論如何,埃及法老或貴族的遺骸經過幾千年裡外交加掠奪後,居然幾近完整地保存到後世。 所以,朋友!您想像得出那是如何一番景象──層層赤褐色布條緊纏住一個風乾的人體,布條斷落處露出黏在枯骨的乾褐色 肌膚──這就是人人想一睹為「快」的木乃伊。身材看來比你我都小,雙手通常交叉胸前,象徵「擁有」想要的任何東西。有些木乃伊放在極豪華的三重人形棺槨內,頭罩死者容貌的面具,人形棺最後放進長方形石棺內,石棺外其他棺槨以木製居多。棺內外側描飾著絢爛多彩的圖案,及再生神奧西烈斯和其他許多保護神、象徵物、咒語等,採用不透明蛋彩繪成,填以金飾,塗上透明漆始告完成。

孟斐斯在開羅南方卅八公里處,為古埃及王都所在地,椰林沼澤中有許多法老陵寢。只剩地基的布達哈神殿遺址旁是新王朝哈帕斯特人面獅身(The Abaster Sphinx)像(左圖)(埃及有很多人面獅身像,一般較熟悉的是最大的卡夫勒像)。小博物館內展出花崗岩雕的平臥法老王像,據說是一個被石像絆倒的人發現掘出的。兩位當地導遊為了此王的后妃數目資料不同差點大打出手,最後私下協議採中庸之道宣佈共有五十五個后妃握手言和,把隔岸觀火的我們逗得樂不可支。

孟斐斯西方沙漠段丘一帶有十幾座金字塔,其中最著名的是薩卡拉金字塔,它是埃及最古的金字塔,外型成階梯狀所以又稱「階梯金字塔」(右圖)。旁邊有座既像神殿又像集會所的葬祭壇,列柱屋頂俱在還算完整。

導遊都有帶客至特產店「觀光」的通性,我們觀光的埃及特產店有銅飾店、石雕店、紙草工廠等,我最感興趣的是紙草工廠。店東當場表演古埃及人製紙過程,古埃及紙來自一 種莎草科 (Sedge) 植物──紙草 (Papyrus) 莖部(左圖),學插花的人也許都插過傘草,那也是莎草科植物和紙草很像,只是紙草較高大,長毛般葉片集中於莖頂像噴泉似湧出。製紙時,先把莖切撕成長薄片,泡水軟化後經緯交錯排列,再用重物壓幾天,直至紙草互相黏牢即成,然後將各色礦石磨粉作畫。這家工廠一張八開仿古「圖騰卡門大婚圖」索價美金一百五十元,實在貴得離譜。

(全文原載 1984-6 旅遊觀光畫刊雜誌)